这天,麦苗、麦芽兄妹又上演葫芦娃了~
麦小冬欣慰地想,
嗯,孩子大了,是时候来个中医启蒙了——
嗯,葫芦娃和中医,能有啥关系?
兄妹俩倒是好奇了,且听爸爸唠一唠。
当时,有人却发现——
后来,世人美称行医者为“悬壶济世”。
呵呵,麦小冬,中医启蒙不容易,
麦冬先生,中医博士。平素忙于执教高校、坐诊医堂,不敢妄言医道精微,但欲尽己之力传岐黄薪火,此志未敢稍懈。
文 | 麦冬先生
编 | 半夏小姐
图 | 警伊姑娘
今天要说的成语叫“悬壶济世”。“壶”通“葫”,指“药葫芦”,济世即“以医技普度众生”,简单来说,悬壶济世就是“治病救人”的意思。
给人看病为什么要挂着葫芦呢?装神秘吗?大夫,真想问你“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药?!”
其实,在古代,各行各业都有“行标”,一般是各种布幌子,或者具体实物。这和今天在理发店门口看到的会旋转的“红白蓝三色彩带”是一个意思。
咱们医药行业的门口一般都挂一个葫芦。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果实,外壳坚硬,掏空中间的瓤后,就成了一个绝佳的容器。百姓用它盛水、盛酒、盛粮食等,道家用它来盛丹药。比如《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练出来的仙丹就装在葫芦里,结果被孙悟空吃了个精光。
医生用葫芦来装药,一方面是因为葫芦有很强的密封性,装了药品不易受潮变质,另一方面葫芦轻巧便携。而且,葫芦本身也是一种药,可以用来治病。比如连皮带瓤煎汤服可以治胃热、消渴、心中烦热、夜寐不安。当然仅从“行标”的角度来理解“悬壶”是不够的,因为有的酒店门口也挂葫芦。用悬壶来代表医家,其实还有一个典故:
传说东汉年间,汝南一带闹瘟疫,无法医治,死了许多人。有一天,来了一个神秘的老人自称“壶翁”,他医术高明,凡是有人来求医,他就从身边的药葫芦里摸出一粒药丸,让患者用温开水冲服,很快就药到病除。老百姓终于有救了!
然而,集市的一个小管理员费长房却讶异地发现了一个秘密——
等到集市过午散去的时候,壶翁便化作一道青烟,钻进葫芦内。费长房暗想,壶翁绝非等闲之辈,便备好了一桌好酒好菜,在葫芦外恭候。当壶翁从葫芦内跳出来时,费长房立即磕头跪拜,拜师求教。壶翁见他如此诚心,就说:“你明天再来,我带你到葫芦里去看看。”
第二天,费长房随壶翁进入葫芦。只见里头别有洞天,风景如画,有青山绿水,有碧野幽田,到处生长着贵重药材。还有许多侍童精心地打理着药材,并把采收的药材制成丸散膏丹。
费长房叹为观止,从此留下学医,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
后来,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如果有学医亲朋好友学成归来,独立开业,就应该以“悬壶之喜”为贺,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医书中看到“悬壶于某处”的说法,这就是指医家在那里行医。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行医者在诊室悬挂葫芦,一些老字号的中药店也在门口悬挂葫芦。
麦冬先生认为,“悬壶”不仅是职业的标识,更要有“济世”的担当,只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才配得上“悬壶济世”的美誉。
▼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记曰: “费长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惟长房子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惟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复乃就耧上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为别……长房遂欲求道,随从入深山,翁抚之曰:子可教也,遂可医疗众疾”。
其实,不怪麦苗麦芽,
葫芦娃的爷爷是谁?
难道你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