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那个“屈臣氏在网上开药店”的消息吗?出人意料的是,仅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屈臣氏的线下药店也跟着开出来了。
近日,我们在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附近的一家屈臣氏内发现,化妆品店内竟然开出了一间“药房”。虽然药品尚未完全上柜,但消费者已经可以在店内购买常用药了。那么这个“药房”长什么样?我们带你一起去看看。
当然,这不是屈臣氏第一次做“药房”。我们先来简单回忆一下屈臣氏与“药房”的“前世今生”。
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之前,屈臣氏最早(1828年)以“广州大药房”身份在广州开业,后将药房迁移至香港且再次改名,并在1871年将“香港大药房”更名为“屈臣氏大药房”。
可见,屈臣氏的血液里就有着“药房”的基因。
虽然多年以来,屈臣氏的线下门店中一直有驱蚊水、鼻炎喷雾、薄荷膏、晕车药等药品在售,但在今年8月初,“屈臣氏大药房”的名字才再次出现在大陆市场——武汉屈臣氏收购了一家药店并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并在线上开设了名为“屈臣氏大药房”的网上商城,武汉市民可在线买药。
实际上,屈臣氏中国拿到医药销售牌照的店不多,而这些店目前全部集中在武汉。当然,目前只是试水阶段,如果该模式成功,全国推广也不无可能。
当然,作为全国最大的个人护理用品系统,屈臣氏的每一次尝试都不会是心血来潮。那么它尝试药店模式的目的何在?我们做出以下3点推测。
1、有意提升药品占比
有数据显示,2007年屈臣氏药品所占结构份额只有10%;但到了2013年,该比例已经上升到20%-25%。今年线上和线下药房的同步开张,或许能让药品所占结构份额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屈臣氏药房尚未形成规模,但倘若上百、上千家店引进了药房模式,那么屈臣氏将会在商品采购和店铺布局等方面,获得其它区域型药店连锁无法比拟的优势。
2、打造新的流量入口
实际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屈臣氏都为药品安排了相当大的陈列面,消费者可以在购买个人用品和化妆品的同时购买常用药,而内地屈臣氏却一直未能满足消费者的这部分需求。
那么,如果内地屈臣氏也在社区附近开设包含“药局”的店铺,消费者便可在屈臣氏内实现“一站式购物”。从当前屈臣氏药局的药品结构看来,药房的目标消费者可能是宝妈、学生或者上班族。
上图为香港屈臣氏
3、响应国家“医药分开”政策
至于为什么屈臣氏选择在今年推出“药房”系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国家今年年初颁布的“医药分开”政策有关。
如果消费者不再去医院买药,那么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流入药店。在这样的契机下,屈臣氏“重操旧业”,或将留住除了年轻人之外更多的消费者。
说了这么多,线下“药局”长啥样呢?我们实地探寻了一番,发现了以下3个特征:
1、地理位置
我们目前看到的这家屈臣氏位于一个被小区环绕的小型Shopping Mall内,紧挨一家超市大卖场。
图中可见,这家屈臣氏是一家未经升级改造的“老店”,“药房”在门店中的形式更像一间“店中店”。
2、药房陈列
既然是“药房”,那么陈列上当然更像一间药店的样子。
不难发现,在其它屈臣氏中,药品和保健品通常会在“健康护理”区域集中陈列。而在这家门店内,大量药品将集中陈列于“药房”中,保健品则粗略的归在“非药品”类目下。
3、可售药品类别
目前,屈臣氏药房中的药品类别涉及OTC外用、OTC内服、Rx内服、Rx外用药、Rx心脑血管类、Rx抗感染及呼吸道类、Rx其它以及专柜。在售药品包括感冒药、胃药、妇科药、外用膏药和眼药水等。
显然,这些药的目标受众群从根本上决定了药房为什么开,开在哪儿。因此,今后的药品结构也能反映出屈臣氏药房的发展走向。
虽然目前药房还在试运营阶段,但在发展起来之前,屈臣氏也需要解决药品销售专业度(目前该店配有2名执业医师)和其它门店的医药销售牌照问题。
同时,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并习惯在屈臣氏买药,这或许也需要时间。
那么,本土CS店有没有可能在店内卖药?我认为这一模式并不适合化妆品零售店。不仅由于化妆品零售店难以取得医药销售牌照,同样重要的是,如果门店没有店数上的优势和专业人员配备,无论在采购还是专业度上,都干不过本地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