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为1908年,陈61岁。“其地幽潭密竹,面对飞瀑,声如壑雷,较之鼓山为尤胜也”。(张允侨《闽县陈公宝琛年谱》)他作《听水第二斋落成幼点、嘿园同赋》四首纪其事。他嗟叹自己“平生事事蹉跎过”,但“犹及衰残筑此墩”。他还芟去竹间杂草,以俟笋生,戏谑地说:“此君颇亦伤芜秽,及取新萌莫等闲。”他嘱咐幼点、嘿园(黄懋谦)“君去城中莫浪传,此间与俗本无缘”,他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皈依自然的境界。“晓雨既晴宵又月”,“天公于我故无猜”,为此,感到十分欣慰。
六月十四日,他陪同几个学生来到听水第二斋,作“小雄山斋”诗二首,认为“吾斋寄人外,语笑思破静”,“美竹山所同,天与苍璧靓”,“嬉娱随所欲”,“水气泛虹影”。他描写听水第二斋周遭的美景云:“非吾爱听水,山好恒在溪。载月昨来处,披丛入幽蹊。滩石故迤坦,滑緻无纤泥。迴湍渟成渊,鉴人若玻璃。……”
中秋节前夕,他携全家来此泛舟赏月。作《八月十四夜携家泛南溪,晨至小雄山斋,晚归诗以纪之》三首:“空谷招人是玉龙,南溪山好一重重。几回载得中秋月,半夜浮家看兔峰。”(其一)“清泉美竹皆吾素,儿女惊欣色色新。满髻山花村里媪,却来隔岭看夫人。”(其二)“亭午蜻蜓信雨征,登鲈幸及未云兴。翻因借得南风便,落帆江楼正上灯。”(其三)
他全家夜行南溪,晨至小雄山斋,秋月、峰峦、溪流、清泉、美竹,使儿女们欢欣惊喜,村里的老太婆发髻上插满山花,翻过山岭争看他的夫人。多么淳朴!充满了人情味。中午,蜻蜓翻飞,这是下雨的征候,他们及时上了船,“借得南风便”,到螺洲家,“落帆江楼正上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