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老巷子里,藏匿了很多只有土生土长西安人才知道的老店。这些历经了几十年考验的老味道,你是否怀念或是好奇呢?跟着我们再重温一遍这些经典的美食吧。温馨提示:去吃时,身边一定要带个老西安,否则很可能寻不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属于老西安的味道早已淹没在高楼大厦之间,但有些还能在藏得很深的老巷子里找到。这些地方只有正儿八经的西安娃知道,没人引着还真不一定找得到。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出境的牛店,一个小店只凭肉夹馍这个招牌就能屹立多年,更值得佩服。他家的肉夹馍真正做到了“铁圈虎背菊花心”的要求,应该算是西安最好的肉夹馍之一。
据说开了十几年了,每天生意都超级好,爆满的客流量,晚了就需要等位置。做的是湘菜,胜在正宗的口味。
这片的孩子小时候应该都吃过他家,不少人都是一大早端上凳子在门口吃,一波一波的人来了吃,吃了走,那场景,就是原汁原味的老西安市井图。
开了几十年的广式馆子,招牌的蜜汁叉烧煲仔饭味道好也实在,吃起来有滋有味。老板是广东清远人,出品的东西差不到哪儿去。
一个不起眼的粤式小馆子,老板也是广东人,相比广东味芝朗在这片的“岁数”还是年轻得多。但肠粉、秘制牛肉煲仔饭做的一点不差,龟苓膏也很赞。
在西安如果提到这家面馆,吃家子应该都知道。开了很多年,品质很有保证。面条是用杠子压出来的,所以非常筋道爽滑。特色的鸡丁面和牛肉面要尝尝,当然,还必须得配上他家的炸鸡腿或丸子。这家面馆很任性,每天从11点到3点只经营这几个小时,去晚了就没的吃了。
去的应该都是回头客了,因为地方确实不咋好找。馅料全活,韭黄牛肉、萝卜、茴香都有,选择余地大,可以都试着来点,吃家们叫“杂拌”,啥味都能品品。他家酸汤里放的是花油,很香。饭口的时候不单卖,都是一锅饺子齐下。
老李家胡辣汤就在北口,无数食客都会怀念当年李老爷子掌勺的时候,丸子那个筋道,汤那个香。虽然现在的胡辣汤已不见李老爷子当年的风彩,很多老食客还是在追捧他家。汤味突出的是调料味重,霸道,入口麻麻的,再配个隔壁的杨天玉夹馍这顿早饭就算全活了。
据说掌柜的盘馅从来不让别人插手,几十年如一日。他家的饺子带有特有的香料味儿,混合着有汤汁儿的牛肉馅,美美的。再喝口热汤,香菜、辣椒、芝麻配起来特别的提味。味道重,口味酸,适合老陕。
洒金桥南段志亮灌汤蒸饺个大、皮薄、味鲜,只有一种牛肉韭黄馅,吃的时候一定要先拿筷子戳洞把蒸饺的汁水倒在勺子里喝了再吃蒸饺。此外,他家的八宝稀饭对很多人第一次吃到绝对是个惊喜,浓浓的玫瑰香味,就是坊上卖蜂蜜棕子里调的那种桂花香吧,稠稠的一大碗里面内容超多,山楂、瓜子仁、葡萄干、莲子、红枣啥的,应有尽有。
吃刘信小炒得先看天气,刮风下雨,有沙尘,在意环境和服务的千万别去,店内只有六七张桌子,饭口一般坐不上,得坐到对面的马路牙子上,属于正儿八经的那种“苍蝇馆子”。
常出没这片的人都知道,就是个小摊摊,但烧鸡的味道相当不错。皮香肉烂,最主要是他家都是用小土鸡为原料,老板很热情,要是回头客,还经常送点鸡肝啥的。
虽然名气不大,,逢年过节都是人,还有不少人喜欢在他家买点肉,然后再在隔壁老杨家买个现打的饦饦馍,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啦。
回民街上老字号的包子铺,开了二十几年。他家的包子个大顶饱,比较卖座的有葱肉包子、豆沙包子,尤其孜然肉馅的,吃起来有股烤肉的味道,一口下去香气四溢,这种馅的包子在西安还是不常见的。
回坊最好吃的卤汁凉粉,以前开在桥梓口,后来桥梓口改造,他们就搬到自己家里营业了。地方不好找,但每天去他家吃饭的人真的都不能用排队来形容,绝对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典型代表。
也是老牌的清真炒菜馆子,从爷爷那辈就开始代代相传下来。来吃的基本上都是周围的住家户,平时不想做饭了就来这端个菜回去吃。人均消费也不贵,三四十就已经吃得很好了。店里平时老头和儿子炒菜,老婆配菜上菜收钱,烟火气十足,特别接地气儿。
不少人从小吃到大的甜食,应该是西安最有名的甑糕了吧。甑糕里面有糯米、蜜枣和豆沙,很软很糯。谈不上啥服务,还不提供筷子,要单另买。
西安小炒泡馍界绝对前三的馆子,每天下午五点以后才开始营业。最为大家所推崇的是生肉小炒,这也是他家的首创。
老吃家应该都知道老白家在坊间的名号,二十多年的老店,下料比较重,肉和粉丝很入味,只是卖到中午就收摊了,想吃一定要早去。
人气火到爆的一家小店,只卖卤汁凉粉。据说每年只做固定的月份,而且过了中午基本就没了。凉粉味道确实好,也很筋道,独家卤汁浓香袭人,红红的油泼辣子更是点睛之笔。
一真楼在坊间的口碑一直很好,汤鲜肉烂,入口即化,吃客中除了外地游客,很多其实都是咱本地的西安人,饭点的时候几乎桌桌爆满,吃饭拼座是常有的事儿。
名声在外的一个路边摊,却凭借一杯好喝的酸梅汤而声名鹊起。大夏天的来上一杯冰镇酸梅汤,生津止喝,一下就爽到底,不少西安娃都是从小喝到大的。
回坊毫无争议的元宵第一家,每逢元宵节,他家门口就人山人海的。此外,炸元宵、绿豆糕都不错。
屋内屋外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绵软入味的小酥肉,再加上可口的汤汁泡饭,味道还算可以。一碗小酥肉,淋上辣子,要上一碗米饭,吃着份量很足的小酥肉,喝几口酸梅汤,很有满足感
坊上甚至西安麻酱凉皮界的翘楚,专做麻酱凉皮,现在也开始有了腊牛肉夹馍的业务。浓浓的麻酱和红红的辣椒搭配的恰到好处,味道非常浓厚,最关键的就是面皮很筋道,Q弹Q弹能吃出面香味,生意一年四季都很好,盛志旺老爷子也是坊间疯传的传奇人物。
传说中坊上最正宗的粉蒸肉,他家的肉给的总是很足,依据口味可以自行选择肥瘦。店里的环境感觉一般,不过卫生倒还算可以。
没有上述一些胡辣汤知名,但是老手艺确实代代相传,据说他家祖辈解放前就在西安挑着瓷担子卖肉丸糊辣汤了。生意很火,早上卖到十一二点关门,到下午五点再开门营业。
西安本土的老牌肉夹馍店了,地方很好找,进了竹笆市,门口队最长的那个就是。这家肉夹馍肉嫩馍厚,能做到基本的“铁圈虎背菊花心”。此外,这家粉丝汤也不错,味道很纯,不过整体服务有待提高。
钟楼小区里牛气冲天的一家小店,绿豆馅饼通常下午5点就卖完了。这家的绿豆馅饼比一般的略大一圈,馅料很足。咬一口味道浓郁,基本做到入口即化。
原来开在小南门刚进门左手边,现在搬到了报恩寺街上。他家的梆梆肉处理的很干净,葫芦头汤味浓郁。老板已经快七十岁了,厨房的伙计也随他干了很多年,所以说一直都是老味道,这个很难得。
算是诚信和的老对手了,他家的葫芦头汤鲜馍筋,嫩而不腻,肠子也没有啥异味,建议点上一盘泡菜就着会比较清爽。他家墙上有很多关于葫芦头的介绍,吃一顿饭你还能长长知识,很有历史底蕴。
很小的店面,环境也很一般,但却是开了很多年的老店。他家主营各类羊血,不管是粉汤羊血还是辣子蒜羊血,都是入口滑嫩,很细腻,味道调得也正好,舍得放蒜和醋。
在西安许多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记得这个吃饭的地,许多年轻人也会记得当年跟父辈,爷辈去这家店吃个饭都是过年了,一碗葫芦头,一盘梆梆肉,一碟泡菜,一壶老酒,这都是许多老西安人最幸福的生活,也是很多人离开西安后深深思念的一碗,想想都口水啦,这就是西安的中华老字号。
好多人上学的时候就吃过的店,从夹馍在盒饭都有,做的很杂,主要的对象还是隔壁六中的学生以及周围的住户。
// 五味什字 //
要说西安哪家锅贴最有名气,那就属海荣锅贴馆了。五味十字的这家店算是开的很早的一家了,店面不算太大,不仅卖锅贴还有各种炒菜,虽然品质最近有所下降,但是整体还算不错。
柳巷面得名于它最早开在东大街边的一条窄窄的小巷子里,小巷子叫柳巷,面馆本身并没有什么名字招牌,但时间久了,人们相约“到柳巷吃面去”,柳巷面也就成了招牌。后来柳巷拆迁改造,柳巷面先是搬到了柏树林街,其后柏树林改造,柳巷面才搬到了如今易俗大剧院对面的这条窄巷里,据说还开了分店。
就在案板街与东大街交汇处的西南角,对这片不熟悉或者辨识能力不太强的同学一定会错过。西安到处都有卖芙蓉饼的小摊,不过案板街这个才是王道。薄薄的几张饼皮,摆出形状,放上卤蛋、肉碎、咸菜、香菜、豆腐皮、辣酱、蒜汁等,再卷成圆锥形,就可以吃了。
超破的一家小店,要不是门口那口锅你一定会忽略掉。他家不卖别的,专卖早餐油茶麻花,周围的居民都是端上一碗回去喝,整体味道不错,正经的西安早餐。
招牌不大,店里能摆八九张桌子,主要卖的是酸汤饺子和牛肉面。面条是那种棍棍的,很筋道,调的汁子有牛肉的味道,只是菜不够丰富。饺子不是非常瓷实,馅料就是回民常有的韭黄肉,虽然不起眼,但是生意出奇好。
东新街“三绝”之一,是很多老吃家的最爱,他家的筒子鸡鲜嫩多汁,味道入的也扎实。老陈家烩菜+郑家包子+王家童子鸡,这一般就是来东新街夜市喝酒的标配啦。
又是一家牛气冲天的小店,烩菜里有丸子,有牛肉,还有各式各样的蔬菜,再浇上一点辣油,看起来都食欲大开,不过这家丸子烩菜略显油腻,而且整体卫生环境一般。
因为这家包子远近闻名,所以来买包子总要排长队。这家不管是肉的还是素的都吃起来很香,大部分人都十个八个的买,而且价钱也不是很贵,馅料的内容非常丰富。
东新街一家人气很高的炒菜馆,黄鱼烧豆腐是他家的亮点,经常营业到凌晨四五点,不过现如今的老铁家确实大不如从前了。门口还有个卖夹馍的,据说是原来东新街上的白香腊牛肉夹馍店。他家的夹馍很独特,先是一层腊牛肉完后紧接着再来一层辣子酱,这种吃法在西安还是不常见的。
点↓:听说只有 1% 的人会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