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 ▏喝五豆
昨天是节气“大雪”,极为寒冷的一天,当然,循环往复,也意味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今天是老家“喝五豆”的日子,这个进入腊月之后的第一个习俗也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在故乡,有民间谚语“喝五豆,变糊涂”,意思是说,忙碌了一年,算计了一年,费心操持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从这一碗“五豆”饭下肚,就让自己调整为过年模式,该吃吃,该喝喝,放松自己。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乡村的人们将生活的朴素智慧融进这一顿餐食,以最简单的仪式感维持这人生的繁衍生息。
“五豆”,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豆子熬成的稀饭。
一般来说,在家乡,这五种豆类具体就是“玉米、红豆、绿豆、黑豆、黄豆”等,除了整粒的玉米是必须的,其他的豆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提前一天晚上,就要将各种豆子放在水盆里浸泡,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的“五豆”饭豆粒软乎。
腊月初五一大早,能喝上这样一碗绵软温慰的“五豆”饭,在那个年月,就会有日子舒坦、人生满足的感觉。
现在想来,这些如今看似简单的食材,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要凑齐它们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在,那时的乡下,乡情还是一种微妙的纽带,关联着村里人的心。
任何一家一户都无法在有限的责任田里种植所有必须的物种,于是,你种一块黄豆,他种一片绿豆,平时再和“换豆腐”的老头交换一点少有的豌豆、蚕豆等存上。
“换豆腐”的老头自己家做豆腐,然后走街串巷,用豆腐换取乡亲们手里的豆子,“门路很广”,自然拥有最广泛的豆类储存,在这以物换物的交易中,方便了村民,也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
每一个个体可能单薄,众多人汇聚的力量却是能改变很多事情的。
这些东家西家凑起来的豆子安静地躺在家里的罐头瓶子或者坛坛罐罐里,就等待着主人某一天的启封。
喝惯了白面糊糊、玉米碴子的村人们对这难得的“五豆”饭也是艳羡已久。
对于这些五谷的崇拜,需要一场满含仪式的集体活动来承载。
当五花八门的生活状态在一刻被调整到一个轨道,以一种规整的方式呈现,那种秩序感让人心生认同。
老家的土地大多是种植小麦和玉米这些主粮的,相对而言,豆类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点缀,但是不可或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变得有回味,有期盼。
小孩们对于喝“五豆”的盼望,还来自于一个在在此之后的大事。
年,要来了。
老家的乡村,一进入腊月,日子红火的人和日子窘迫的人一样,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段,好像冥冥中有一种力量,让你学会遗忘,学会让自己快乐,让苦如黄连的日子添加一些甜蜜的味道。
人们要开始迎接春节,这个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了。
而喝“五豆”就是这个盛大的欢迎仪式的第一声礼炮。
自此,离家在外的该想着回家了,在家的就该操持年货了,而小孩们也敏锐地嗅到这些背后的“好吃的,好穿的”。
毕竟,有念想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感谢母亲一直陪在身边,我还能不时地被提醒这些传统时间节点的存在,也就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感受到某一刻的不同寻常。
比如,此刻,我看着那些晶莹的、饱满的植物颗粒,看它们在温水里吐泡,看它们在热闹之后归于沉寂,看它们跳跃,看它们分裂,看它们变得柔和,好像已经不是简单的吃饭,而是和某种生活表象之后残酷的真实对话。
蔡立鹏
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