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进校园
端午诗会
会场
主持人 王琪 朱中赫
“五月初五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诗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在这粽香飘飞的时节,“我们的节日”端午诗会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拉开序幕。
本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主办,县文联、县互联网信息中心、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县教育局、梨树广播电视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六部门承办。下面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邢占山致辞。
宣传部副部长 邢占山致辞
我们以诗歌为依托、以朗诵为形式,将民族记忆的情感转化成昂扬的声音。我们献上温馨的祝福,在这块“诗乡诗韵”的土地上吟咏高歌。
两千多年前,在华夏古国,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出身贵门却体恤民生,忧国忧民。他为官“三闾大夫”,更是诗人。写出了《离骚》《九章》《九歌》,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两千多年前的五月,他愤慨辞世,以死明志。他,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走了,走进汨罗的波涛,走进无边的苍凉。天旋日转,沧海桑田,而屈原的精神和诗歌余韵,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此时此刻,我们的眼睛穿过时光的隧道,看到中国诗歌的鼻祖屈原,他衣袂飘飘,深情吟哦。
请欣赏诗朗诵——《橘颂》。作者:屈原,朗诵:教育局干部宋有翥、梨树三中学生王新亮、潘迪等。
《橘颂》 作者 屈原 朗诵 宋有翥 王新亮 潘迪等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学生朗诵译诗)略
屈原学识渊博,诗风浪漫、神秘、深情,。一个伟大的人物,亦可称谓伟大的英雄。伟大英雄留给我们感叹之外,也有深深的思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县生活、工作过的钱万成先生,曾写下过一首诗——《关于英雄的思索》,下面请大家欣赏。朗诵:孙晓梅。
《关于英雄的思索》 作者 钱万成 朗诵 孙晓梅
英雄不是不朽的名字
英雄不是带血的故事
英雄不是高高的纪念塔
英雄不是壮烈的誓词
英雄是一种献身
英雄是一种创举
英雄是一种宣告
英雄是一种展示
英雄是心中的太阳
----永远不落
英雄是生命的野草
----永远不死
英雄与正义并存
世界才充满希望
英雄与光明同在
生活才美丽如诗
英雄做我们的路牌
我们的脚步就不会迷失方向
英雄做我们的旗帜
胜利就会永远和我们站在一起
有一天,也许
我们也会成为英雄
但我们留下
应该是业绩
而不是姓名
五月,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裙裾上散着艾叶的清香。五月,时光尚好,太阳闪动着金色的翅膀。请欣赏诗歌《五月初五的诗》,作者:张卓,朗诵:王丽明。
《五月初五的诗》 作者 张卓 朗诵 王丽明
五月初五,时光尚好
摘一棵缀满清露的香艾
在太阳未出之前
挂在门边和窗口
五彩线系在手腕
绵绵记忆装进香囊
空气中飘来
远古的清馨
北方粽子身上
裹着南方的叶子
心怀圣洁
迎接不寻常的节日
想起遥远汨罗江
有一位诗人,长发飘飘
宽袍 玉珮 香草
化为今天的龙舟
路漫漫 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
澎湃千年 流淌不尽
“伟大的额头如辽阔的江面,写一派诗的龙舟。”这是梨树籍诗人赵宏宇纪念屈原写的诗句。赵宏宇的诗饱满而充满哲思,句子清冽得像提拔的青竹。请欣赏赵宏宇的诗《端午念屈子》,朗诵:王琪。
《端午念屈子》 作者 赵宏宇 朗诵 王琪
伟大的额头如辽阔的江面
写一派诗的龙舟 在汨罗竞渡
用长长的苇页藏一些现代的信息
连同北方的泥土
包一枚粽子
一尾鱼 携来粽子潜入你深邃的江底
前几日楚地大旱
干涸的汨罗露出龟裂的真相
那裂开的声音炸雷般传遍山南地北
湿透的文稿晒干了吗
能否辨认字迹以及华夏复兴的共识
竹子不在雕刻历史
一排排崭新的栅栏本想隔开心灵
却也爬满邻家的鲜花
孤独的因孤独而寂寞
寂寞的因寂寞而孤独
外来物种疯长 有高产的有多脂的
那颗草就是从海底爬过来的
至今还带了海水的咸味
人们不喜欢草也不喜欢蒿艾蒲苇
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比如
这是有心可原的
只能用离骚替代新鲜的艾
高悬于门楣驱邪
水是最养人的
枯萎从头到脚火烧般难受
于是楚河汉界连日暴雨
到处都在繁衍
自然决定一切
山鬼在一片叶脉里守望野域的茂盛
一朵朵花从那一边到这一边
又像河灯一直开在汨罗江
这是一个偶然事件
又像一个历史的点评
这一刻是哪一刻
是点击的瞬间 是思考的瞬间
花开在哪一刻谢在哪一刻
时间里找不到真我
这一位置是哪一位置
是无限近还是无限远
近的是光亮遥远的是星星
空间里找不到真我
草在真与不真里生长枯萎
沙子也是水滴也是
然而光明在 这确是真理
因为是光的孩子
总在光里爬来爬去
那颗向日葵那颗藤蔓草
不都是这样吗
谁知道谁 会在一闪中消失
夜里常常被海水浸泡
幸福的艰于呼吸 汨罗也总被想起
以朝拜的心情
排成诗的龙舟 在汨罗竞渡
五月真是让人不舍得季节。梨树诗人——尤其是梨树女诗人,对此情有独钟,她们的诗缠绵而不失热烈。张海英、张宏敏又用不同的视角,给五月做了不一样的诠释。
请先欣赏诗朗诵《五月》,作者:张海英,朗诵:张海英。
《五月》 作者 张海英 朗诵 张海英
我已经习惯了人世的一切
面对阳光 眯起眼睛
面对荒芜 拔出内心的杂草
然而 面对五月
我却无能为力
我只有拿起一根艾蒿的力气
搅动汨罗江的春水
水面浮动山鬼的模样
山中人兮芳杜若
或许我是
我还能做什么呢
随着人流去街上买粽子
趁着儿子熟睡时
用五颜六色的丝线捆绑他的手脚
用老祖宗的语言洗绿自己的脸
对那些找上门来的桃花说抱歉
啊!五月
为了迎接你的繁华
我重复描摹我那青葱少年
为了遗忘你的悲伤
我只能轻描淡写我的余生
请继续欣赏诗朗诵《写给五月》,作者:张宏敏,朗诵:张宏敏。
《写给五月》 作者 张宏敏 朗诵 张宏敏
五月,进入繁茂
鸟鸣深远,而窗下早有落花
仿佛一个年代的兴衰
我崇尚生,尊重死
酒醉的夜晚可以悄然睡去
不宽衣解帽,不关灯
珍惜每一次相聚,接受每一次离别
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
我进入一个节日,谈起意义
我划一根火柴
照亮那个最需要点亮的人
五月,蚊虫起
我的艾草只用来祛风除湿
让蚂蚁走向蚂蚁的路
让蚊子与我之外
去遇见另一滴有缘的血珠
我的酒里没有雄黄
却有另一剂药
千虫不怕,百毒不侵
五月,诸多眷恋
有些属于裙子,有些属于空杯
为了一首诗,我仍在旧路上狂奔
不谈湘江泪下吧
各自都有归途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一个爱诗的儿子,最愿意用诗歌纪念母亲和记录节日。梨树籍农民诗人王志发,就是用清澈的笔写下他清新的诗。请欣赏诗歌《端午节写给母亲》,作者:王志发,朗诵:三中学生——刘子木。
《端午节写给母亲》 作者 王志发 朗诵 刘子木(三中学生)
我翻来覆去絮絮叨叨
一遍一遍写着赞美母亲的诗
我写艾蒿,写香包
写小时候,你戴在
我黑黑脖子上的五彩线
母亲,其实你没有那么伟大
我夸张我比喻
我用的是现代的技巧赞美你
我简直把你写成了一尊雕像
母亲啊,你该属于那个小院
它被风扫过,被雨洗过,被雪粉刷过
你用一根铁线晾着燕子
用几根竹竿让藤蔓攀爬
用一池子小葱最先绿了角落
你的院子是喜鹊的家,蜻蜓的家
蝴蝶的家,和狐仙的家
这个端端正正的日子
我不该在诗里浮夸
你就是一个女人
没有文化,因为我
您成了母亲,今年我邀请你
和我一起过端午节
你说不行,我得看家
用彩纸叠做一个葫芦
吃吃自家包的粽子
这才是乡下
“以节日为诗纪念”,梨树县教师进修学校曹玉莲老师是市朗诵学会理事,她曾多次参加大型朗诵活动,现在请欣赏她自己创作的诗歌《艾粽香,端午情》。
《艾粽香,端午情》 作者 曹玉莲 朗诵 曹玉莲
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水
接纳了一个高贵的灵魂
两千多年来的端午情结
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精神
屈原的名字历久弥新
在有华人的地方传颂
以节日为诗纪念
在时间的向度里寻找你
在《离骚》里我看到你的壮志
在《九歌》里我看到你的风雅
泱泱华夏的诗歌巅峰
试看谁人可比
一块石头凝结了你的幽怨
胸怀的爱国情愫空付流水
在茫茫的宇宙里
你的长发在飘,你的泪在飘
低婉哀怨的吟咏啊
响彻千年万载
你沉江是生命最绚烂的怒放
你谢幕的声音
成为华夏大地最明亮的乐章
魂兮归来
沧浪之水清清
与天地同寿
与日月齐光
这一天我们都在怀念
“粽情端午,诗乡诗韵”——“我们的节日” 端午诗会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发出征稿启事到征稿结束,共收到应征诗歌一百余首,作者遍布梨树内外。有离退休干部,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和教师。他们的诗作正在从稚嫩走向成熟。梨树,作为诗歌之乡,以岿然挺拔于松辽大地。下面请欣赏梨树三中刘云秀老师写的诗歌《这一天我们都在怀念》,朗诵:宋冕。
《这一天我们都在怀念》 作者 刘云秀 朗诵 宋冕
展卷问天,挪动时间
思维有几重?
跳下去,别踌躇
人是会飞的
清与浊,醉与醒
进化不够的人车裂着灵魂
最先霉变的是骨头
架一座彩色的桥吧
滚滚长江水,逆向汨罗心
这一天我们没有别的话可谈
大道至简,离开的人重又登场
这一天我们只有怀念
这一天我们没有多余的欲望出现
这一天,我们又恢复了
人的模样
“大道至简,离开的人重又登场,这一天我们只有怀念,这一天我们没有多余的欲望出现”刘云秀老师的诗,怀念之余,也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索。“千年的沉淀,洗亮历史的回眸。” 是的,今天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传承民族的精神。下面请继续欣赏榆树台高中黄红艳老师创作的诗歌《粽叶千年》,朗诵:黄红艳。
《粽叶千年》 作者 黄红艳 朗诵 黄红艳
千年的沉淀
洗亮历史的回眸
粽叶穿梭
不曾改变
不屈的粽叶 裹挟
悠远的灵魂
期盼的丝线 穿起
亘古的思念
糯香溢满心房
离骚的楚酒醉了千年
粒粒烈火 未能
点亮黎明前的夜
一个漫长的怀念
根植于血脉
蔓延千年
剥开一段历史
一个故事
照彻湘楚大地
叙说滚滚的汨罗
执着的清香
氤氲成千年的眷恋
趟过岁月
擦干抚慰
脚步追赶匆匆
粽叶伸展
再舞千年
诗乡梨树的发展,得益于这片沃土,方使优秀的种子健康生长。梨树因此也涌现出一大批乡土诗人。他们独树一帜,成为了梨树诗歌一道靓丽风景。现代农耕技术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农闲,他们坚守土地的同时,身影投入了城市,融进城市的街道、工地、生活。张丽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在城市打工、写诗。她,2016年被吉林省作家协会评为“吉林省十大农民作家”。下面请欣赏她的诗作《端午节》,朗诵:黄珊。
《 端午节》 作者 张丽英 朗诵 黄珊
端午,我断断的
端不住这浩瀚的大碗
从楚河至汉水经历了多少生死
从过去到现在又经历了多少变迁
我早已不能理解屈大夫的生生死死了
也不理解那些狭缝里的花
如此鲜艳又如此痛
唯一理解母亲的海纳百川
容忍我的任性,无知
端午节
只是让我重新认识了一遍艾草
温习了一遍母爱
而它的香味儿
抵过了门楣上纸葫芦的灿烂
有着同样的神效
风动,它动
风不动,它也不动
人生的美好,要经历许多的节日,人生的美好,更有难忘的记忆。十八岁是里程碑,是成人的路口,下面请三中的孩子,以孩子的声音朗诵梨树籍诗人张百良的诗《躺在端午节的竹筒里》,朗诵:三中学生——刘鑫柱。
《躲在端午的竹筒里》 作者 张百良 朗诵 刘鑫柱(三中学生)
十八岁是一次路过
走很远了才发现,端午节的艾蒿插在
一个少年的情窦上
那年的踏青只为了寻找
几根留不住青春的草
粽子捆绑住成熟
单车不设行程,一片林子只为留一会儿
冒然闯进来的鸟
而后多少年都失落
都会躲在端午节的竹筒里,嗅艾蒿清香
嗅越来越干燥的年龄
嗅十八岁的那次出行,被一袭青丝
拂了一下眼瞳
屈子的《离骚》里才多了几滴水
一个不该叫诗人的人
用三十年沧桑
去填一条虚设的河
梨树诗乡新人辈出。这次诗歌活动,有很多是我们老师的加入。他们虽是新人,但作品却不陌生。请欣赏榆树台高中陈树江老师的诗《端午怀想》,朗诵:陈树江。
《端午怀想》 作者 陈树江 朗诵 陈树江
斑斑的湘竹泪
滴进了五月的雄黄酒里
打湿了两千多年的记忆
在船上 人们
呼唤着三闾大夫
丛汨罗到洞庭
一路粽香
怀抱联齐抗秦的思想
流放在水边
长成了萋萋的芷草
被后人拾起
成就了一代武侯
筑室水中
有湘夫人陪你
此生何憾
端午节,插艾蒿、挂葫芦、缠五彩线、包粽子,以及划龙舟,无不体现人们追求健康,祈福平安的愿望。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民间。梨树诗人们的诗,便是清晰的体现。请欣赏诗朗诵《端午诗》,作者:王春多,朗诵:张立晶。
《端午诗》 作者 王春多 朗诵 张立晶
雄黄酒,熏醉了五月的风
尚且清醒的人,看着包裹遗憾的粽子
捞起水中的思念
不要衣带飘扬,不要青青长剑
只图一轮明月,悠悠洒洒
可以有醇酒,可以有清风
而后享尽人世昭华
站在楚辞墙外,叩打门环
可是一切皆是徒劳的,遇到的水
把自己流向远方
我在远方等你,向你讨教
一块石头的病症,你说世俗就是顽疾
是绝症,是杀人的凶器……
而我无言以对,在石头的硬度里
没有你柔软的影子,脆弱的眼神穿不透
宽厚的谎言,高贵是谎言
长剑是谎言,水和石头都是
一首歌从远方来,那是盘古开天的震撼
一场雨从远方来,那是流离失所的泪光
一个人从远方来,那是汨罗江里的屈子
他要唤醒醉生梦死的风尘
而滔滔湘江水却是长长的哀怨
一汪泪水,飞溅浮生千百世
此刻,我乘一叶扁舟,去汨罗江中打捞
自己的今生
“走过了清明的酒家,第一个遇到,出行的你,满街高挂的葫芦”这是梨树籍诗人张艳茹的诗句,在这端午节的氛围里,诗人有了凝重的感慨。请欣赏诗歌《端午节》,作者:张艳茹,朗诵:张艳茹。
《 端午节 》 作者 张艳茹 朗诵 张艳茹
走过清明的酒家
第一个遇到,出行的你
满街高挂的葫芦
满街的艾蒿,三角粽,竹筒粽
还有耀眼的五彩线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幅至纯至美的国画
这一天,幽香袭人
这一天,流传千古
这一天,所有的物体都保持了一种宁静
而这种静谧下,奔涌着波澜的诗意
穿越千年,听汨罗江水
回望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和这一天紧紧相连
我们该用怎样的心缅怀
这是嵌在生命交响乐中最醒目的低音
孩子眼里的端午节是什么样子呢!?
梨树籍诗人王芳宇,在知天命的年龄里写下了这首诗。这不仅仅是回忆,祥和温馨的场景里,是对一个年代的怀念。请欣赏诗歌《端午记》,作者:王芳宇,朗诵:三中学生——马文卓。
《端午记》 作者 王芳宇 朗诵 马文卓 (三中学生)
我还睡着,母亲就去园子东南角割下一把艾蒿
这时鸡刚叫完两遍,天灰白
父亲往灶膛里添柴禾,擦亮火柴
房屋上,烟筒冒出高高的青烟
母亲捞出锅里煮好的鸡蛋
又炸出一盘子黄米红豆馅的炸糕
脸盆里水飘着热气,漫出艾蒿的香味
十岁的我没有醒,手脖脚脖被系上了五彩线
杏树和桃树的青果,像清晨的眼睛
在阵阵清风中,晃去晃来
在诗乡梨树的大事记里,肖寒的记录是浓彩重笔,她的名字将载入梨树的文学史。参加《人民文学》第二届“新浪潮”诗会,参加《诗刊》社第三十二届“青春诗会”。她是吉林省自第七届“青春诗会”之后,迄今为吉林省重新获得此个殊荣的诗人,要知道“青春诗会”,就是中国诗歌的“黄埔军校”。下面请欣赏她的诗《诗说端午》。朗诵:朱中赫。
《诗说端午》 作者 肖寒 朗诵 朱中赫
端午属于一个人
端午属于一个世界
天空飘雨
大地葱绿
人们
忙碌于田野采艾
忙于祭奠一个久远的仪式
无人不艾香
无人不爱粽
每一颗都是一种怀念
每颗都包着不死的灵魂
我们择一处山水或平原
咏时光唱大风
诗的碎片燃烧成
鳞鳞光波
生命的龙舟浮于其上
二干年后
云还在飘
水还在流
在梨树的这个地方,在这个校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两个少年从这里走出,成为了后来中国有影响的诗人。他们就是——邓万鹏、于耀江。他们分别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个曾任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郑州日报》副主编;一个曾任四平市作家协会主席,《东北文学》主编。他们的诗歌撼动了八十年代梨树诗歌的风云。至今,他们仍笔耕不辍,以更成熟的作品展现在中国诗坛。下面请欣赏于耀江的诗歌《苦艾》,朗诵:兰志娜。
《苦艾》 作者 于耀江 朗诵 兰志娜
门楣上的那把苦艾,是去年插上的
现在它已干枯,苦涩的清香,已不再苦涩和
清香。去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清晨
我和自行车骑到了郊外,从几千年的梦里
骑到四平早晨的现实,离城市
越来越远的感觉,把城市放在了身后的感觉
让我一下嗅到从露水里升起的太阳
五月五日,每年的五月五日,我都会纪念
或形式大于内容,或只剩下形式
郊外远得比要采摘的苦艾还远,让我对远
这样的词语,心里生出敬畏
远是灵魂离开我的游荡吗
要嗅到苦艾的香味,得用清晨的露水
洗干净两条裤腿,趁着和草一起倒下的脚印
还没有和草上露水里的阳光一起站起来
在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不仅走出了诗歌的重量级人物,也建设起了美丽新家园。昭苏河畔——梨北新区,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商贸经济繁荣,到处洋溢着新时代盎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新奇的眼光,谱写出新时代的新诗篇。请欣赏诗朗诵《我无法对上你白亮的水坑和春日反运的泥浆》,作者:邓万鹏,朗诵:沈凤军。
《我无法对上你白亮的水坑和春日反运的泥浆》 作者 邓万鹏 朗诵 沈凤军
从老远的地方回来 走在赶往霍家店这条新修的路上
我来看你 轮流的双脚踩着太阳的薄光
它虚设弹簧 趁一双眼睛还没有完全昏花
我要找到从前的好视力 它过久地私藏了你旧时的模样
我试验我如何与你的今天的美丽 完成一种特殊的重合
你在你原来的地方长大 我不想说 你是你高粱地的新娘子
那样 我的表情就会晃过从前的一些乌米
这条老道通向古韩州 那座日本人设计的桥梁
依然跨过皱纹的流水 但我今天不打算从那里经过
我的脸被一个青春焕发的老地方挡住了小平房
从前有一只铁蝈蝈 它神秘的黑铁翅膀
很多年被摇动的绿草窝藏 哪一棵蒿子根在唱歌月亮
听不见也看不见 碎石路面压死了一百个春天反弹的泥浆
车老板的后代探出车窗 爷爷低俗的叫骂缠绕了长长的红缨鞭杆
一声汽笛刺穿上午 谁还记得这条新修的老路 原来竟是一道窄车辙
神说 这里需要一个领头人 于是就从脚下的黑土钻出短头发
随着玉米人迎风生长 迎面走来 那时他还不是董事长
他的上衣扣子解开了一团特殊的火苗
迎对东北风 他说他要让要让马鞭草的紫色花雾淹死夕阳
追上旋转的大风车 旋转起本地中心的天堂 在报纸的黑土上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岛 才能迎接各式各样的冲撞
用右手把南方的大海领回来 装满火车皮 竖立起大拇指的建筑群
没有海 只有大风车的晕眩 和满屋子喧腾的波浪
让三头肌 弘二头肌展示健康 三点式的姑娘们 你们都来吧
这就是旱地上的大海 这里就是北方吸铁石吸引的南方
这里的土地平整、开阔、宁静。像温润的月亮,也像明澈的眼睛。
这里的河流绵远、澎湃、激荡。像炽烈的阳光,更像宽厚的胸膛。
蓝天,黑土,碧水,我们心中深埋着它原始的底色。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精髓,爱生活,爱家园,爱祖国。
风吹吟咏流诗韵,露润芳草艾生香。
诗人兴会时光短,携手同心情意长。
我们深信,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歌,哪里有诗歌,哪里就有诗人共同的心跳。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大旗,中华民族的诗歌长河将永远波翻浪涌,浩浩荡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诗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2018“我们的节日”端午诗会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圆满落幕。
明年,我们再以诗歌的名义聚会。再见!
照片提供 李 丽 火 丁
诗东北微信平台欢迎您投稿
“东北诗歌天空的一角,我们的光芒与群星一起闪耀。”
诗东北微信平台选发《诗东北》诗刊发表的作品以及中外优秀诗歌精品或文论。
1、搜索文本标题下方蓝色字,或扫描“诗东北”二维码,进入后点击关注。
2、关注后点击右上角图标,可进行“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操作。
3、给诗东北微信平台投稿,现代诗歌不低于五首或散文诗一组,本人简介、清晰原图生活照片各一份。
4、将上述邮件发送至邮箱:438201699@qq.com,邮件主题标明“微信投稿”。